close

  12月19日晚,黃梅音樂劇《貴婦還鄉》將在梅蘭芳大劇院上演,在此之前20天,吳瓊的另一部新戲《嚴鳳英》唱響民族文化宮大劇院。一個月內連演兩出大戲,這在遠離黃梅戲故鄉安徽的北京十分難得。吳瓊近日做客京華茶館,暢聊這些年走過的道路,“當年嚴鳳英大師是探索如何把黃梅戲這個小劇種推向全國,我現在思考的港式飲茶是如何讓黃梅戲走進年輕人的視線。”
  京華時報記當鋪者田超
  □藝術生涯
  為母商務中心親重返黃梅舞臺
  1975年,吳瓊考入安徽省藝術學校黃梅戲班,“考試時,我唱了一段《閃閃的紅星》主題曲就過了,去了才知道是學唱戲。第一學期每門功課都在60分以下,回到家裡我爸就揍了我一頓,從那時就知道用功了,成績也一直比較好。”整個藝校生涯給吳瓊留下的大多是美好的記憶,由於嗓子好,成績好,吳瓊在藝系統家具校排戲時也一直當主角。
  不過,畢業到了劇團讓吳瓊有了很大的心理落差,“我在團里經常演配角或二組,拍電影電視我也是給別人配音,像是演雙簧。每次拉開大幕,看到臺下都是頭髮花白的觀眾,內心有很大的落寞。我們那時才十八九歲,始終感覺年輕人不走進劇場,不來跟我們呼應,內心的落寞感洗碗機很強。”在劇團長時間不能演主角和這種落寞感,讓從小喜歡唱歌跳舞的吳瓊離開了黃梅戲舞臺。
  有人說,吳瓊是唱歌太不順了,才又回到黃梅戲舞臺的。對此,吳瓊坦言,更多的是為了媽媽的心愿,“即使不太出名的歌手,在一些小城市唱歌,也比戲曲演員的收入要多得多,而且沒那麼多複雜的事。媽媽生病後,她老愛看戲曲頻道,我問她為什麼?她說想在電視上看我唱黃梅戲,這個對我觸動挺大的。”
  從1999年開始,吳瓊為滿足母親心愿拍了一系列黃梅戲舞臺藝術片,2003年她出演了全本的《天仙配》,正式回歸闊別十年的黃梅戲舞臺。“我想大多數人可能沒有勇氣再回到這個舞臺上,在後臺就聽到有人說,她不是離開了嗎?怎麼還好意思回來。我不管別人怎麼看,我覺得黃梅戲需要我的能量,同時我更需要在黃梅戲的舞臺上表達這些年我對藝術的理解。”
  □談《嚴鳳英》
  每次排演都濕潤眼眶
  回到黃梅戲舞臺後,吳瓊收穫了觀眾極大的熱情。有時在安徽老家演出,戲迷凌晨三四點就會拿著凳子出來排隊買票。吳瓊覺得,要想往前走就不能吃老本,“我天天演《天仙配》《女駙馬》會有人看,也不用太費勁,但黃梅戲往前走就得排演新戲。”
  2008年,吳瓊成立了自己的戲劇工作室,2010年她決定排新戲《嚴鳳英》,吳瓊稱這需要很大勇氣,“嚴鳳英大師把名不見經傳的黃梅小調推向全國,但同時她的悲慘經歷很多人都知道,這個在戲曲舞臺上很難展現。”最終,呈現在舞臺上的《嚴鳳英》頗具浪漫主義色彩,並沒有把過多的筆墨耗費在嚴鳳英悲慘的人生經歷上,而是對準了她的內心情感和對黃梅戲發展做出的探索,比如推動黃梅戲《天仙配》拍成電影,紅遍全國。
  “我每次排練、演《嚴鳳英》,眼眶總是濕潤的,內心好像充滿了一種莫名的情感,嚴鳳英的悲劇色彩在我內心裡有一種很強的化學反應,比如她在臺上說,回來多好啊,唱黃梅調多好啊,我每次演到這都會哭。”讓吳瓊和嚴鳳英產生共鳴的,還有對黃梅戲前途的思考,“當年嚴鳳英探索如何把黃梅戲這個小劇種推向全國,我現在思考的是如何讓黃梅戲走進年輕人的視線?沒有年輕人,市場的前景就不會光明。”
  □聊《貴婦還鄉》
  劇名無黃梅我心有不甘
 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,吳瓊又在2012年排演了新戲《貴婦還鄉》。
  黃梅音樂劇《貴婦還鄉》在全國巡演期間,吳瓊曾為了海報上的劇名而犯愁,“帶上黃梅兩字,年輕觀眾一定覺得是戲曲,就會排斥。不帶上黃梅,我心裡又不甘心。”吳瓊的這種糾結是有道理的,她在探索把黃梅戲元素送入年輕人的視線,同時作為民營戲劇工作室,吳瓊不得不考慮市場票房。她說:“應該是叫黃梅音樂劇,還是直接叫音樂劇?最後我權衡再三,覺得還是不能割捨掉‘黃梅’二字,畢竟這是藝術表現的根本。”
  《貴婦還鄉》最初排練的那段時間,吳瓊請家裡人去看排練,“我的親人都直接說演得不好的地方,從來不會奉承,不好就是不好。”妹妹看完吳瓊的戲後,說了這麼一句話,“你這戲投了多少錢,我們給你湊湊,趕快把投資人的錢還上吧。”這句話讓吳瓊心裡犯了嘀咕,“這戲有這麼差嗎?”
  “從排練到首演前我一直很忐忑,每天都吃不下飯。導演換了好幾個,中間又請了好幾個導演來會診。”首演後,吳瓊收到很多親朋好友的短信、電話,也不乏徐曉鐘等戲劇界專家的認可。此時,吳瓊懸著的心才落了下來。
  □未來打算
  期望多扶持民營院團
  《貴婦還鄉》至今已演出80多場,成本收回還略有盈餘,這讓吳瓊有信心去嘗試下一部戲。吳瓊透露,她的下一部作品考慮把《複活》搬上舞臺,“我覺得這個故事也是跟當下緊密聯繫的,也能引起大家的共鳴。困難是現在好的編劇特別難找,好的戲曲編劇就更難了。”
  問到在排戲、演戲過程中還有什麼困難,吳瓊說:“我最大的期望就是將來不要分什麼國有和民營院團,最好能一視同仁,用劇目說話。劇目真好,觀眾就認可,專家就認可,就應該扶持誰。”
  誕生於北京吳瓊戲劇工作室的《貴婦還鄉》上演後,市場效果超出預期,但讓吳瓊遺憾的是沒法代表北京或安徽去參加全國的藝術節。不過讓吳瓊高興的是,去年《貴婦還鄉》在保利劇院展演期間獲得了北京市文化局的低價補貼,“雖然錢不多,但真的很高興,說明政府能看到我們的努力了。”
  聊到以後會不會收徒弟,吳瓊說:“我那天開玩笑說,誰把《嚴鳳英》這出戲演下來,我就收誰做徒弟。因為這戲太考驗人的能量了,現在的年輕人,我不忍讓他們付出太多,我覺得他們付出太多,最後獲得什麼?你也對不起人家家長。他們又沒有戲排,不能永遠給你跑龍套吧,演員不在舞臺上站著,就永遠成不了主角。”
  ■茶博士札記
  演出前全家陪我當啞巴
  吳瓊是個毫無架子的藝術家,她說:“我在家裡就是個普通人,在外面也沒什麼不一樣。”說起自己的家庭,她很感動:“每次演出前,為了保護嗓子不出問題,我就儘量少說話,甚至不說話。弄得全家老小都避免跟我說話,我演出一次,全家人都得跟著我當啞巴。”
  茶博士謝語  (原標題:吳瓊 想把《複活》搬上舞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lujtp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